众所周知,我国地大物博,奇珍异草不计其数,而中医中药乃是我国一大瑰宝。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,而通过煎煮,可以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汤剂之中,又因服药后吸收快、用途广,可以因人、因时、因地制宜,辨证组方,灵活加减而被广大患者所首选。但是很多患者对中药不熟悉,甚至有的患者是第一次煎服中药,故而有诸多疑惑。王府医院名医馆专家常佩芬在此列举中药煎服法,为您答疑解惑。

中/药/煎/服/法

中药饮片(小包装)的煎煮方法

(一)对器具的选择

◉适宜使用:砂锅、不锈钢或搪瓷用具

◉不宜使用:铁锅或铝锅(因为药物中所含成分可能与铁或铝发生反应,从而降低药物疗效,甚至改变药性)

(二)浸泡时间

草药浸泡时间有讲究,将凉水加到没过药面一寸的地方,浸泡15分钟以上,不多于30分钟。浸泡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饮片腐败变质。

(三)煎煮时间

中药饮片一般煎煮两次,头煎水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,滤出药液后加水再煎,第二煎大约煎煮20分钟,再次滤出药液,将两煎药液兑在一起约300ml,一日内分2次服用。

特殊煎法:

◉矿物类饮片或毒性饮片:宜先煎20-30分钟,再加入其他药同煎,利于成份的煎出或降低毒性药物的毒性;

◉鲜药或具有挥发油类的中药:宜后下,头煎出锅前5-10分钟再加入;

◉滋补类中药:可多煎20分钟,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;

◉解表类中药:可少煎5-10分钟,防止有效成分挥发;

◉质量轻、细小的、花粉类的,以及细小种子类中药:宜用纱布包煎,防止刺激咽喉、易糊锅等;

◉贵重中药材:可另煎30分钟以上,单熬后把药汁兑入药液服用;

◉胶类中药:可将其单独用水或黄酒加热烊化后,兑入汤液中服用,也可粉碎或捣碎后加入煎好的药液中,微火煎煮,同时不断搅拌,至药物完全溶化后服用;

◉难溶或易粉碎成细粉的贵重药物:可服用前先将它们粉成细粉,后用药液或温水冲服;

◉灶心土等药物:可以先行煎煮20分钟以上、去渣,再以此液煎其他药。

(四)煎药注意事项

浸泡中药饮片的水不要倒掉,与浸泡的饮片一并进入一煎煎煮(在煎煮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水量)

患有心衰等需要控制每日摄水量的患者,控制两煎药液总量约为100ml即可。

煎药时,要进行搅拌,同时要防止药液溢出;控制煎药时间和火候,防止干锅和药物焦糊现象。

可使用直火煎煮或电炉等作为热源,严禁使用微波炉。

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方法

中药配方颗粒一付药为2袋,早晚各1袋冲服。每次将1袋药倒入杯中,先用适量温水浸润1-2分钟,然后用适量的开水冲化、搅拌、调匀后待2-3分钟溶解充分,遵照医嘱选择饭前或饭后服用。

中药代煎服用方法

袋装中药服用前可用温开水浸泡或用微波炉加热,也可倒入砂锅中加热,热后即可服用。

储存注意事项

在冰箱冷藏室2℃-8℃度范围内保存,一般保存时间应在7-14天,且最好不要超过14天。若药液含动物类中药,或是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,更容易变质,保存时间会缩短,最好不要超过 7 天。

切勿冷冻,防止有不溶物析出,影响药效。

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、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,不可服用,以免造成不良反应。

中药汤剂服法说明

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与服药时间、服用药量、服药温度及调养护理等因素有关。

(一)服药时间

中药一般应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。滋补药宜空腹服用;祛风湿、活血化瘀等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,宜饭后服用;胃肠功能较弱、咽喉部疾患的患者,可减量频服,或药物代茶随意饮用;急症不拘时间。一剂药分2-3次服用,紧急情况下可1次顿服。

(二)注意事项

汤剂以温服为主,解表剂宜热服,服用后要避风,有利于汗液发出,表邪解除,必要时可加服热粥,以助发汗。

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或消食药,宜饭后服用。因药物与食物混合,既能减轻对胃肠的刺激,又有利于消食作用的发挥。

服用药物后自觉胃脘部不适,可改为饭后服用,亦可含生姜片平胃止呕,辅助服用。

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,如攻下药宜饭前服用,不受食物影响,易于发挥疗效。

驱虫药、峻下逐水药,需在清晨空腹用。因为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内还没有内容物,所服药物能迅速进入胃肠发挥作用。

治疗失眠证的安神药则宜于睡前15-30分钟服用,以保证药效充分发挥。

具体的服药时间,建议遵照医嘱。

(三)服药用量

口服给药,往往根据病情缓急轻重来确定服药多少。

◉一般疾病,常采用每日一剂,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。

◉而病情急重者,可每隔4h服药1次,或昼夜不停服用。

◉呕吐患者宜少量频服,以免增加药物对胃的不良刺激。

◉中药的熏洗剂,一般采用先熏后洗,每剂每天可熏洗 2-3 次。

(四)服药温度

中医治病,比较注重服药温度问题,应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,以确保疗效为前提,区别对待。

◉汤剂服用时宜摇匀温服,避免药液过凉伤胃。

◉寒证用热药,宜热服;热证用凉药,可凉服。

◉丸、散等固体药剂,多用温开水送服。

(五)调养护理

服药后施以合理的调养护理,不仅有助于药效的发挥,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。

◉服用治疗风寒表证的发汗解表方后,需温覆取汗,令全身微出汗,但不可使其汗出过多,既利于发汗解表,又不伤阴。

◉使用作用峻猛的峻下方(如十枣汤),主张泻后用米粥调养胃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