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执真

主任医师,教授,研究生导师

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。擅长冠心病等各种心脏病、心率失常、心力衰竭、心脏神经官能症、心肌炎、心肌病、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、大动脉炎。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委员会委员;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委;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获各级科技进步奖40项。专著11部,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。

魏执真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,是著名中医大家秦伯未老的得意门生。魏老独树一帜提出养阴柔肝降逆法,认为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的头晕,绝大多数是阴虚肝旺,上扰清窍所致,用“养阴柔肝降逆法”,及自拟的“柔肝清眩汤”治疗,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。笔者在临床上将魏老的“养阴柔肝降逆法”拓展应用于高血压、多发性大动脉炎、焦虑状态、失眠等中医辨证属于阴虚阳亢伴有眩晕症状者也收效颇佳。

“柔肝清眩汤”的药物组成是:白芍,川牛膝,地龙,生石决(先煎),珍珠母(先煎),钩藤,天麻,香附,乌药,丹参,桑叶,菊花。方解:重用白芍为君,养肝血,柔肝缓急止痛;以草木介壳沉降之品四味为臣:牛膝补益肝肾,趋下焦,地龙祛风清热,通络利水,合用能引血下行以去有余,又可引诸药下行而补不足,含有上病下取之意;生石决明、珍珠母性属沉静,重用之可以降心火,清肝热,潜肝阳,安心神,利耳目。以下七味共为佐使:钩藤,天麻熄风祛痰,清心止痉;桑叶、菊花秉秋金肃杀之气,疏散风热,廓清外卫;丹参一味,功同四物,入心肝二经,通利血脉,安神定志;香附、乌药相合,主散诸般气症,消七情郁结,顺气则风散,理气则血调,二物温燥,阴虚阳亢证本不宜,但在本方中,与他药相协,可使潜降之品不失于滞重,寒凉之属多几分温煦,且理气活血之外兼能散肝中之郁,以承肝条达之性;全方共奏养阴柔肝,潜阳安神,理气活血,通脉降逆的功效。

临床应用举例

01 高血压 某女 48岁  2000年10月16日初诊

高血压5年余,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日2次,血压维持基本正常。近2个月来硝苯地平缓释片增至20mg日2次血压仍高,加服倍他乐克25mg日2次,在家自测血压180/100mmHg左右,又增服海捷亚1片日1次,血压仍180/100—160/90mmHg左右。并伴有头昏脑胀,心烦急躁,口干苦,心悸,睡眠多梦,大便偏干两三天1次。曾经西医系统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依据。查体:血压180/100mmHg。肺部听诊正常,心率80次/分,律齐,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腹软,肝脾未及,双下肢不肿。心电图:左心室高电压。TCD检查示:脑血流速度增快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弦细。西医诊断: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(高危)。中医诊断:眩晕(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)。立法:养阴柔肝降逆。处方:柔肝清眩汤加减。

服药1周后头昏脑胀、心烦急躁、心悸症状减轻,睡眠安,大便调日1次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弦细。血压145/90mmHg,心率70次/分。继用上方1周后复诊,头昏消失,轻度头晕,心烦急躁和心悸症状消失,但大便不成形日1次。舌质暗红苔薄黄,脉弦细,血压130/80mmHg,心率65次/分。上方去决明子。服药2周,偶有轻度头晕,余无不适症状,大便正常。血压130/80mmHg,心率70次/分。继用上方1周复诊,无不适症状。血压130/80mmHg,心率68次/分。继服上方2周。TCD:未见异常。随诊半年血压平稳。

02 低血压 成xx 女 35岁  2011年3月22日初诊

患者2年来头晕胀痛时轻时重,多次测血压偏低(90/60mmHg左右),曾在外院就诊,给予生脉饮加味治疗3个多月症状不缓解。现症头晕胀痛,视物昏花,查视力正常,无视物旋转及黑蒙,无恶心及呕吐,平时易心烦急躁,乏力,睡眠不实,纳可,大便偏干。患者生育2胎,正常顺产,自述前年生育次子后身体欠佳。查体:身材偏瘦,声音高亢。血压90/60mmHg,心率80次/分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细弦。脑超:正常。西医诊断:低血压。中医诊断:眩晕。证属;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。治以平肝潜阳,清心安神。处方:柔肝清眩汤加减。

服药一周后头晕胀痛明显减轻,视物清晰,心烦急躁及睡眠较前好转,大便不干。血压90/60mmHg。服药2周后头晕胀痛消失,心态平和,睡眠安,大便调。血压95/60mmHg。上方加黄芪30g增减服药4周后,身体无不适,纳可,眠安,大便调。血压100/70mmHg。

03 多发性大动脉炎 李xx 女 35岁  2010年7月30日初诊

患者2005年10月起间断出现发热,胸闷,憋气。于2006年4月西医医院查CT示“升主动脉扩张”,诊为“大动脉炎”,经激素、环磷酰胺治疗后症状好转。2009年9月病情反复,于11月13日住院治疗,当时血沉55mm/h。颈部血管超声提示狭窄。超声心动提示:1左室扩大、升主动脉增宽;2、左室射血分数正常;3、主动脉瓣中度反流;4二尖瓣轻度反流;5三尖瓣轻度反流;6肺动脉压增高。诊为“大动脉炎,广泛型”。在激素、环磷酰胺基础上,加服甲氨蝶呤等,配合中药八珍汤加减治疗,效果不明显。现症:头晕胀痛,胸闷,憋气,乏力,出汗,入睡难,睡眠浅,纳少,大便偏干。患者因和丈夫经常生气,离异3年,自己带儿子生活。查体:面红,满月脸,向心性偏胖,血压左上肢140/60mmhg,右上肢13 0/55mmHg,心率105次/分。C反应蛋白53.42(0-3)mg/L,血沉57(0-20)mm/h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滑数。西医诊断:大动脉炎,广泛型。中医诊断:眩晕。证属: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血脉瘀滞。治则:滋肾养肝,平逆肝阳,疏通血脉。处方;柔肝清眩汤加减。

服药7付后,头晕胀痛减轻,乏力好转,出汗减少,仍胸闷、憋气,入睡难,睡眠浅,大便转调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滑略数。血压:左上肢110/60mmHg右上肢120/60mmHg。心率100次/分。上方加酸枣仁30g,丹皮15g,赤芍15g,黄连10g。水煎日1剂。服药3周后,头晕胀痛基本消失,胸闷、憋气、心悸、心烦明显减轻,睡眠安,大便调。服药2个月后,诸症均减,纳可,眠安,大便调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细弦。血压左上肢110/60mmhg,右上肢120/60mmHg,心率90次/分。继续服药3个月后,无头晕痛及胸闷憋气、心悸等,纳可,眠安,大便调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细。血压左上肢110/60mmhg,右上肢120/60mmHg,心率80次/分。C反应蛋白由用药前的53.42mg/L降至8(0-3)mg/L,血沉由用药前的57mm/h降至25(0-20)mm/h。增减服药半年,病情稳定。

04 失眠、抑郁 张xx 男 56岁 2009年5月15日初诊

头晕胀时轻时重2年。2年前因情志不畅出现头晕胀,心烦,容易紧张,乏力,出汗。在西医院诊断为“抑郁症”,现服“米氮平”30mg/天。曾服中药解郁补气止汗为法的方药,疗效不明显。今来我处就诊。现症头晕胀,心烦,容易紧张,外出需有人陪同,乏力,出汗,入睡难且早醒,纳可,大便日2-3次,不成形,无腹痛。既往体健,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。查体:舌质红苔薄黄,脉细弦。血压140/90mmHg,心率80次/分。西医诊断:抑郁症。中医诊断:1、郁证。2、眩晕。证属: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心神不宁。治则:滋补肝肾,平肝潜阳,养心安神。处方:柔肝清眩汤加减。

服药7付阵发头晕胀减轻,仍乏力,出汗,入睡难较前好转,纳可,大便较前成形1-2次。舌质红苔薄黄,脉细弦,血压130/80mmHg。继用前法,加太子参30g。水煎日1剂。增减服药3个月后,诸症消失。患者已停服米氮平,能自己外出及来门诊看病,并能自己到菜市场购物等。

按:上述患者的疾“病”虽然不同,但有共同的临床表现—头晕,心烦易急,或有口干苦,眠差,大便干,舌红苔黄,脉弦。一派肝肾阴虚,水不涵木,肝阳上亢之象。《临证指南医案.眩晕门》华岫云按说:“经云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,头为诸阳之首,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,所患眩晕者,非外来之邪,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。”魏执真教授的柔肝清眩汤加减养阴柔肝,潜阳安神,理气活血,通脉降逆,临床上再根据不同的“病”增减用药取得可喜疗效。